新枢纽·海峡·交通版“十四五”襄阳经济社会发
栏目:行业动态 发布时间:2025-11-04 13:02
晚上的云星桥。全媒体记者 乔森耀 供图 全媒体记者 沈明镜 通讯员 黄继东 李玲 高铁1.5小时可到达武汉,4小时可到达北京,6小时可到达上海。西乌、郑渝、湖南3条高铁在襄阳交汇。从襄阳出发,乘坐高铁可连接170多个城市。 从直通长江,到江海联运、近海跨境运输,汉江规划中最大的港口大河港实现了“三级跨越”,让“海港”离“门户”更近了。 环城公路一直“绕圈”,没有出现任何问题。宝信高速公路、藏前高速公路北段、襄南高速公路已建成通车。城市道路里程居全州第二位。 每天约有100万吨货物快速流通哎呀。每小时都有超过2万个快递包裹进入投递路线……襄阳这座充满活力的出行之城,正在以勃勃生机书写新交通时代的答案。 交通是振兴国家、奠定强国基础的关键。 “十四五”期间,襄阳加快建设国家综合交通中心城市、国家物流中心城市。 “铁水公交”大力推进,综合实力、服务质量和运行效率大幅提升。 交通让襄阳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的“排头兵”,实现了“人乐行、物流畅通”的美好愿景。 建设中心高铁 “地铁”路网四通八达 铁路将“拉动”襄阳前进。 襄阳高铁建设“十四五”期间加速发展。随着郑渝高铁、咸京高铁的相继开通,襄阳从“十”字形铁路枢纽正式进入“地铁”字形高铁网时代。 9月28日,国家“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重要组成部分仙京至荆州高铁正式开通。该线路设计时速350公里,将使襄阳至荆门的行车时间缩短至30分钟,结束宜城市未通高铁的历史,推动襄阳市基本实现“县域高铁”。这也标志着湖北省首条高速环线铁路“汉湘驿高铁环线”闭环正式形成。 目前,襄阳东站承载着三大高铁线路区域:西吴、郑渝、湖南。该车站是日本有史以来建成的最大的地级市级高铁车站,日均乘客量超过5万人次。 铁路专用线建设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大川港区曙港专用铁路线一期工程已竣工通车,打通供电“最后一公里”。该项目二期工程已开始建设。唐庆物流、循环经济产业园等铁路专线筹建工作稳步推进。 截至目前,全市铁路总里程已达873公里,位居全省第一,“四纵三横”的铁路网基本形成。明年西安至十堰之间的西部高铁开通,将进一步巩固襄阳的高铁地位。打造高铁枢纽,为中西部地区发展打造区域性枢纽城市注入新动力。 振兴“黄金水道” 江河海洋将相连,繁荣将重生。 汉水三千里的精髓就在襄阳。汉江是襄阳市的“母亲河”,是穿越鄂、豫、陕三省的“黄金水道”。 “十四五”期间,已阳持续推进航道疏浚、中心建设和港口发展,汉江通航能力不断提升。 小河港是襄阳市首个现代化综合码头,计划于2022年投入运营,是汉江上规划建设的最大港口,年设计能力1510万吨。运营不到三个月,小河港实现了直通长江、江海联运、跨沿海航线,货物吞吐量持续增长。 利用水路运输经济、环保的特点,通过小河港联运将沙石、煤炭、粮食等大宗货物发往全国各地。目前,该港经营货物种类40个,已开通航线42条,货物装卸量超过200万吨。 水路是水运的基础。襄阳正在加快汉江航运中心梯级发展。 “十四五”期间雅口航运中心、辛集航运与能源中心建成投产。丹江口至襄阳航线改善工程已启动。襄阳市汉江一桥下的运河已达到千吨级标准。 10月10日,户口中央船闸扩能试点启动汉湘桂内陆航线i段。完成后,过锁能力将会提升。功率将从1000吨增至3000吨,进一步推进“汉江襄阳以下3000吨级通航”目标。 与此同时,在城市北部,连接两省的主要水道唐白江的海洋开发项目正在加速推进。项目建成后,将实现千吨级船舶连通南北,彻底改变湖北、河南两省“有河不通航”的现状,推动南翔流域一体化发展。 目前,全市内河航道通航里程583公里,其中三级及以上航道171公里。港口拥有生产泊位6个,货物吞吐能力733万吨。随着shippi的复兴沿着汉江而行,襄阳又恢复了“日间千人举竿,夜里万家灯火”的壮观景象。 共建“大骨架” 城乡路网互联互通 10月24日,平宜高速公路向阳段施工现场,工人们日夜奋战。襄阳至新农高速公路也全面通车。平宜高速公路是湖北省汉湘宜“金三角”交通网络的重要纽带。建成后,襄阳至宜昌的出行时间将由3小时缩短为1个半小时,有效促进区域合作发展。 改善道路网络并刺激经济。 “十四五”期间,襄阳高速公路建设快速推进,绕城高速南段、襄阳高速藏前高速北段等襄阳至南漳高速公路相继开通,形成了“三纵、两横、两环”的骨架网络,仅允许每个地市与两条以上高速公路相连。特别是2022年南环高速的通车,将真正将城市外环高速连成“环”,使襄阳成为全省第二个拥有完整、高速“循环交通体系”的现代化城市。 目前,除平宜高速襄阳段、襄新高速(不含市区)外,二广高速/福银高速襄阳段、河襄高速襄阳段、老河口至南藏高速、老河口至郧阳高速襄阳段、襄阳高速改扩建等多个高速公路项目正在规划和推进中。部分。路网结构优化孝感至荆门至宜城、襄阳至宜城高速公路等工程仍在继续。 同时,普通道路的质量也得到提高。 207国道香州至宜城段、省道302线樊城朱场至太平店段等多条国道、省道已建成通车。全市一、二级公路里程已达3447公里,成为县一级公路、市二级公路。 农村公路建设成效显着。新建和改造农村公路5022公里,通行里程达到3万多公里。乡镇与城市已通三级及以上双运河,4A级景区已通二级公路,所有建制村和较大自然村均已通好路。西昂阳被认出为全国首批“四优农村公路”建设优秀单位、首批省级模范城市之一。 与此同时,美丽路网建设稳步推进。已建成美丽乡村公路5000公里。国道241线、国道234线等5条国道和地方公路首次被评为市内美丽国道和地方公路。保康县241国道“中原绿色走廊示范线”被誉为全省第一美丽国道、省道。危桥改造工作进展顺利。全市已完成423座不安全公路桥梁整治工作,惠民便民工作取得明显进展。 当你仰望星空时,你会发现世界是通过天空中的桥梁连接起来的。襄阳机场机场继续扩大航线网络。去年,它又开通了襄阳至香港、襄阳至越南芽庄、襄阳至泰国曼谷等航线。目前,机场已开通21条全国航线,通航城市32个,基本覆盖全国直辖市、州首府和地方城市。 物流功能完善 加快“南东北铁路”基地建设 物流兴、工业兴、城市强。 现代物流系统变得越来越复杂。 2024年,襄阳市社会物流总成本占GDP的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襄阳市正在构建以综合保税区和铁路物流基地为核心的现代“通道+枢纽+网络”物流体系。此外,襄阳至宁波、南沙、厦门的铁路、海运联运航线运行稳定。 物流项目正在实施中速度很快。襄阳农产品电商产业园、铁北海道物流基地、小河港、曙铁路一期建设竣工,圆通襄阳智能创新园开始运营。 市场主体不断壮大。襄阳陆港公司晋升为国家4A级物流企业。全市现有A级物流企业124家,中国物流、深圳永亚等大企业纷纷进驻。 高速公路差别化收费有效降低物流成本。襄阳将新增6个差异化收费路段,克拉斯ETC卡车通行费减少近一半,6个。 货运量直观地反映了经济繁荣程度,在某种程度上是经济“晴雨表”。 2024年,全市社会物流费用占GDP的比重为12.41%,比上年下降0.38个百分点。 乘客,cargo和邮件服务将进一步整合。 “十四五”期间,邮政业业务收入年均增长11%以上,年快递量超过2亿件。地、乡、村三级物流节点覆盖率达到100%。 “宜城红薯”荣获国家快递服务现代农业金奖项目。 中心势头强劲。目前,襄阳市正积极融入中国、中亚、欧洲多式联运体系,发挥“南集团北铁路”优势,向全球推广内藤汽车、新能源电池、农产品等。 大交通带动大发展,强中心带动动力。从内陆根据地到高原开放,从“独特优势”到连通世界,襄阳古城正抓住机遇,打造“电子城”。能源提升基地”,引领新时代发展潮流。
服务热线
40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