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民间直播监管难点 市场监管总局将“全面”
栏目:行业动态 发布时间:2025-10-17 13:14
人民日报北京10月16日电(记者郝帅)15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召开“制止民间直播虚假广告违法行为”专题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介绍了市场监管总局在打击私下直播领域误导性广告等违法行为方面取得的进展和主要成果。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价格和竞争监管局一级巡视员杨红峰在会上表示,私域直播属于互动营销直播活动,相比于针对不确定目标的公域直播。主要是指企业或个人通过直播针对特定用户群(微信群、企业微信、小程序等)与用户进行互动交流的营销模式。他们根据自己的流量组与谁建立了连接。杨洪峰介绍,私下直播有以下显着特点:一是用户精准度。营销人员可以针对特定人群进行精准营销,例如针对老年人营销保健品。二是购买意向转化率高。观众是有选择性的,并且对你的品牌或产品有一定的了解,这会产生更大的购买意向。三是封闭、隐蔽。私下直播大多集中在非常封闭的第三方平台。平台管理规则相对宽松,平台管理职责仍未完全落实。四是运营模式多样,包括实体店模式、云店模式、社区店模式等,上下游产业链较为复杂。杨洪峰先生还介绍了该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d 私人直播。首先,虚假广告和夸大效果。他们通过低价产品、免费试用吸引流量,利用虚假身份、假成分、虚构功效等误导性信息进行虚假宣传,将普通产品包装成包治百病的“神药”、“成品”,诱骗老年消费者购买高价产品。其次,这是“专家”实施的骗局。一些直播间通过“伪科学健康课”、“专家一对一咨询”等方式鼓励营销。所谓的“专家”往往没有真正的专业经验或资格。第三个问题是产品评级欺诈。一些在私人直播间销售的产品可能不具有合法地位,但可能会通过伪造或使用批准文号、认证标志等方式欺骗消费者。例如,普通食品可能被宣传为治疗药物IC药品、普通保健品可以以具有特定保健功能为主题进行宣传。四是消费者权益保护难度大。无良商贩往往通过“传输结束后断电”、切断信息、解散组织等方式销毁证据、逃避责任。此外,他们还经常通过伪造售后服务、拖延退款等方式侵犯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杨洪峰表示,上述行为特征和问题表现给执法监管工作带来主动监控、执法困难等困难和挑战。监控、“私域”内容取证困难、上链溯源困难等。全国市场监管部门正在通过电子取证、跨区域联合监管等针对性措施,加强全链条“穿透式”监管。加强法律监管、信用监管、智慧监管能力和水平,严厉打击各类不正当竞争行为,坚决维护消费者特别是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服务热线
400-123-4567